可钻桥塞(Drillable Bridge Plug)是一种用于油气井完井、压裂或修井作业的井下工具,主要用于临时或*封堵某个井段,隔离不同层位。其核心特点是完成封堵任务后,可通过后续的磨铣作业将其钻碎并清除,恢复井筒畅通。

工作原理步骤
一体化桥塞的坐封与丢手过程,需依托油管输送、液压驱动及机械锁定协同完成,具体操作原理与流程可细化为以下步骤,兼顾专业性与逻辑连贯性:
一体化桥塞通过油管输送至设计井深后,依次启动“坐封准备-液压驱动卡瓦锁定-机械加压密封-丢手脱离”流程,若有需求还可后续开展注水泥作业,具体如下:
- 坐封准备:投球建压
从地面向油管柱内投入专用密封球,待球沿管柱下落并精准落座于桥塞内部的球座后,形成封闭的液压腔。随后连接地面高压管线,通过水泥车向管柱内缓慢施加液压,为后续驱动桥塞部件动作提供动力。 - 液压驱动:上卡瓦初步锁定
当管柱内液压力升至约5MPa时,液压推力会驱动桥塞内部的活塞克服定位销钉的约束——销钉被剪断后,活塞沿轴向向下移动,直接挤压上部卡瓦(简称“上卡瓦”)组件,使其初步处于待张开状态。 - 升压坐封:上卡瓦锚定套管
继续通过水泥车泵压,当液压力升至约12MPa时,上卡瓦在活塞持续下行的推力作用下,突破自身的约束结构(如卡瓦套)并向外径向张开,其表面的硬质齿牙会紧密镶嵌在套管内壁上,形成初步锚定。此时管柱内压力会突然下降(因液压腔密封状态被打破),这一压力突变是判断上卡瓦已完成坐封锁定的核心信号,同时活塞也随之失去密封能力,液压腔不再保压。 - 机械加压:下卡瓦锁定+胶筒密封
确认上卡瓦坐封后,卸去水泥车的输出压力并拆除地面高压管线,随后通过作业机向上缓慢提拔油管。油管的拉力会带动桥塞底部的引鞋沿轴向上行,进而挤压下部卡瓦(简称“下卡瓦”);同时,桥塞的上下锥体在拉力与挤压力的共同作用下,对中间的密封胶筒形成“上压下拉”的双向作用力。在设定的拉力范围内(需匹配桥塞设计参数),下卡瓦会同步向外张开并锚定套管,密封胶筒则因双向挤压实现径向膨胀,紧密贴合套管内壁,彻底封堵桥塞与套管间的环形间隙,至此桥塞完成全部坐封动作。 - 丢手脱离:地面管柱回收
若继续提升油管,使拉力超过桥塞设计的“丢手阈值”,桥塞顶部的释放螺栓会被拉断。此时,上卡瓦上部的活塞、液缸推筒等非核心组件会与桥塞主体彻底分离,地面作业机可将这些脱离组件及油管柱一同起出井口,实现“丢手”(即地面管柱与井下桥塞的分离),桥塞则留在设计井段持续发挥封隔作用。